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秦始皇真不是我爹?在线阅读 - 第330节

第330节

    ??“之前在长安乡,听章老丈他们说过战场故事、木牍家书时,我就有过念头。但真正下决心,还是在百越经历了家书营。”

    ??张婴忍不住叹了口气道,“老秦人为大秦奋战,远在他乡思念亲人,我想为他们出一份力。”

    ??这是真心话。

    ??张婴一直没急着搞造纸术,有几个原因。

    ??一方面,纸张虽能更好的承载知识,对文化传承,开启民智,

    ??但它的出现,同样也会刺激到一个阶层,那就是垄断知识的世家贵族,张婴不想在自己很弱小时,就树立一个敌人。

    ??另一方面是大秦百废待兴,与其搞文化传承,科举晋升建设,不如先让黔首们解决温饱问题。

    ??国以农为本,民以食为先。

    ??但随着番薯、农具什么的出现,百越征服之路比历史中顺利很多,百越一年三熟,粮食问题瞅着快要解决大半,又恰好碰上家书这个契机。

    ??张婴才放手让墨家工匠捣鼓,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了。

    ??思及此,张婴感受到一只大手轻轻放在脑袋上,他抬头,恰好看见嬴政的神态缓和了些。

    ??他道:“有心了。”

    ??张婴故作调皮的笑了笑,道:“我这可是爱屋及乌。仲父爱重老秦人,那我也要对待他们好些嘛!”

    ??听到这话的朝臣们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。

    ??若非是屡屡创下奇迹的小福星说这话,他们肯定会上前“呸”一声,大声喝斥:佞臣小人。

    ??嬴政也愣了两秒,忽然哈哈笑出声,道:“你小子真是……”

    ??张婴笑眯眯的昂起脸,准备迎接爱的表扬。

    ??没想到嬴政捏了捏他的腮帮子,冷不丁道:“除了家书,阿婴还想了几个用途?”

    ??“啊?!”

    ??张婴心里一个咯噔,等等,历史中有推测,嬴政应该是愚民、不,起码是疲民政策的支持者。他不会讨厌造纸术吧,

    ??张婴故作懵懂地抬起头,恰

    ??好与嬴政似笑非笑的双眸对视上,连忙道,“啊,仲父,主要是家书啦。其他用途不正如你所言,可以制作衣服吗?!”

    ??“造价低廉,可替帛纸。”

    ??嬴政却没有轻松揭过的意思,他摸了摸张婴的小脑袋,“我曾听说,福源市有一套大秦《金布律》等考核晋升机制,店仆可以学习之后,通过相关考试才能晋升职位,对吗?”

    ??张婴干巴巴道:“啊,嗯……”

    ??嬴政笑了笑,忽然打了个直球,道:“阿婴认为,这一套可用在大秦官场否?”

    ??张婴嘴角抽搐,啊,这么容易招人恨的问题不要问我啊!

    ??“咳,咳嗯……仲父若觉得合适的……”

    ??张婴看着嬴政微微眯起的眼睛,敷衍的话到了嘴边又吞了回去,抿了抿唇,还是认真道,“若是我,现在可以开始普及了,毕竟治理百越之地和匈奴之地,会需要很多秦吏,大秦目前的人才选拔,不够用。”

    ??“嗯。”

    ??嬴政微微颌首,道:“阿婴,世家贵族不足为惧。”

    ??张婴一顿,陛下不愧是陛下,不光看透纸张会带来的变革,甚至连他逃避心态都看穿了。

    ??张婴摆烂的点了点头。嬴政又问了一些纸张以及福源市考核的相关问题,张婴结合唐朝的科举制,简单说了点,当然考核内容不是四书五经,而是律法、墨书、农书等更实用的东西。

    ??张婴说得口干舌燥,眼见日上三竿,他憋不住跑去一旁拿了杯水。

    ??等他喝完水,转身回来,恰好看见嬴政正面色严肃的与一位身着常服侧站着的老者说着什么,片刻后,那位老者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,连连摆摆手,似是在劝说什么。

    ??然而嬴政却接连摇头,表情严肃坚定,半晌,老者忽然叹了口气,然后猛地扭过,恰好与张婴对视上,老者上下打量了张婴几眼,又重新转过身与嬴政说话。

    ??张婴认出对方的身份,也彻底歇了过去的心思。

    ??嬴政与王丞相辩论,他傻了才会过去当左右为难裁判。

    ??张婴蹲到不远处啃西瓜,正好关心了如桥一下。

    ??这才知道对方这鼻青脸肿的伤居然不是摔的,而是在路上与胡亥起了冲突,两人打了一架,也正是这一架引起了嬴政的注意,嬴政才会知道纸张,然后来到了长安乡。

    ??张婴连连皱眉,但在他追问缘由时,如桥又顾左右而言他,一副希望息事宁人的态度,张婴也懒得管了。

    ??恰在这时,张婴之前想避过王丞相居然主动走过来,目光如炬地盯着他,道:“明日少府会来与你商定纸张的相关事宜。”

    ??张婴“哦”了一声,暗暗咋舌,不愧是作风雷厉风行的陛下啊!这就决定推广用纸了?

    ??王绾忽然叹了口气,道:“唉,我应该把你盯得更紧一点。”

    ??张婴:?

    ??对方非常神棍地继续来了一句,“做好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了吗?”

    ??张婴:???

    ??第165章

    ??当日,巳时,夜明星稀。

    ??一辆轻骑从咸阳王城内奔腾而出,沿途马蹄声惊起黔首们一片抱怨与警惕犬吠。

    ??咸阳城内外本乌黑一片,半晌,廷尉府邸的书房忽然亮堂起来。

    ??刚刚起夜的李斯身披简单的长袍,若有所思地瞟了一眼奉命而来的丁郎官,然后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纸张。

    ??他抚摸着新送来的微泛黄的质感,听着丁郎官在简单阐述纸张的使用方法。

    ??片刻后,他将纸张铺在案几,手握朱笔,一笔一画的在纸上写着字,写着写着,他的眼睛越来越亮,表情越来越欣喜,持笔的手竟开始微微颤抖。

    ??这让静立台下的丁郎官面露一丝担忧,忍不住道:“李廷尉,若有不适……”

    ??“什么不适,老夫好得很!”

    ??李斯猛地抬头看向丁郎官,语速非常快,“之前还在想怎么解决……不愧是陛下,遇到任何麻烦都有如天助啊!真是……太,太厉害了。这纸张造价几何?陛下想何时推广?陛下有何具体的指示没有?……”

    ??丁郎官一愣,立刻针对问题进行回复。

    ??李斯侧耳倾听。

    ??当听到纸张造价极为便宜,嬴政有意用其替代竹简向大秦推广,以及福源市的店仆可以经过《金布律》晋升时,李斯猛地一拍大腿,忍不住飙出来一句“彩!就是这个彩!”

    ??六国已灭,嬴政登基,放眼望去,也就剩下北地匈奴还存在着战场。不,就连匈奴都显得有些远,更别提更遥远的番地王朝。

    ??不光战场太远,征战多年的大秦也已经疲惫不堪。

    ??所以李斯很清楚,曾经盘活整个大秦,让大秦成为华夏唯一的霸主的军功爵晋升制度,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秦帝国。

    ??那大秦的新的晋升制度在哪里?

    ??可替代商鞅军功爵制度的路哪里?

    ??曾经的李斯百思不得其解,现在他看到了纸张,他觉得看到超越商鞅的希望!

    ??“丁郎官,请你立即着手纸张推广。”

    ??李斯连看一眼丁郎官的时间都没有,更别说安排丁郎官离开了。

    ??他说完后,整个人趴在案上,神情亢奋地疯狂书写,全然沉浸在政务统筹之中。

    ??李廷尉脑子特别活,办事经验丰富,尤其他早有对新晋升机制的思索。

    ??所以在得到纸张这么一点拨后,他如获至宝,灵感爆发。

    ??李斯昼夜不眠,废寝忘食地写了近几十页满满当当的纸张,全是有关科举晋升机制的统筹纲要,以及一些猜想。

    ??次日卯时清晨,他先让家仆带着一封书信匆匆赶去咸阳王城请假,没有参加早朝。

    ??但他也没休息,李廷尉将廷尉府的能吏干将全部召见过来,从中选出三十人,命令他们重新整理大秦律法,以及相关案件。

    ??让他们先从中挑出容易——到难的案件,然后将这些案件进行改编,用改编的内容在纸上写出一道道题目,以及相对应的答案。

    ??一日后,李廷蔚携带三十套律法试卷,以及自己写的统筹规划,匆匆赶到了丞相府。

    ??从丁郎官送纸,再到李斯写出晋升机制统筹规划内容,以及廷尉府邸整理出三十套律法试卷,抵达丞相府,拢共也不过两日。

    ??李斯抵达丞相府后,开门见山道:“诸位,让我们为新生的秦帝国创下一条新的文官晋升道路。这是一次能令大秦传承万万世的机会!”

    ??说完这一句,他将手中的律法试卷,晋升机制的统筹规划等,依次分给冯去疾、王绾、以及凑巧前来作客的蒙毅手中。

    ??王绾看得最快,他放下纸张,看向李廷尉道:“你先来寻我们,何所求?”

    ??“以史为鉴,鉴古论今

    ??。商鞅的军功爵制,足以令他名传千古,被后人世代敬仰!”

    ??李斯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,活到这个岁数,他作为法家学士,也有一股雄心壮志想要超越商鞅,他抖了抖手中的纸,“诸位!现在我们也同样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机会。让我们尽快达成共识,安排人手行动。”

    ??王绾沉默地看着,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??冯去疾却微微蹙眉,放下纸张,开口道:“李廷尉,你既然提到了商鞅就应当知晓,他的军功爵制动了王族贵族的权柄,最后下场凄凉。”

    ??“你说得没错!但苟活一世,哪里比得上名垂千古?更何况……”

    ??李斯忽然哈哈大笑起来,“我们有一点是商鞅永远比不上,那就是陛下!陛下对世家贵族的掌控,他承担变革的宽广胸襟,远不是秦孝公比得上的!你们不相信我,难道还能不相信远胜古今的陛下吗?”

    ??冯去疾一顿,隐隐翻了个白眼,难怪了。

    ??怪不得李斯这等贪图富贵,联姻半朝的人也敢说出为了名望搏一把的漂亮话。

    ??有陛下的胸怀托底。

    ??这家伙自知不会死,那就怎么夸张怎么说么,赢得身前身后名。

    ??李斯完全不知道冯去疾的腹议,即便知道,他也压根不在意。

    ??李斯激情澎湃地继续说了一番晋升制度对盘活大秦的必要性,尤其拿出覆灭的五国一个一个的鞭尸,王绾、冯去疾和蒙毅都是老秦人,不觉得如何,但侍墨的郎官是旧赵人过来。

    ??他一开始听得面红耳赤,但听得“扩大向下选拔有利于帝国活力”时,他深有感触,忍不住主动点赞,并且道,秦帝国只看重才能,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方式,以及面向平民的军功爵制度,被其他几国的贵族和平民们深深的羡慕和向往。

    ??李斯听了很高兴,继续展开说了一会,在鼓完劲后,他又冷静地点出这是陛下半夜加急送来的纸张。

    ??丞相府的都是聪明人,听到这暗示,懂的都懂。

    ??王丞相缓缓点头,示意赞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