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当高门找回我后在线阅读 - 第122节

第122节

    ??她舅父倒是跳起脚反对,若是每年增加这么多军饷,他完全能保证抵挡黎国……

    ??只可惜他还在南境……隔得太远,再如何反对也无用。

    ??何持让自然也不赞成,只是他的意见无用。

    ??另外一方面,凶杀案虽已定性,他还是每天在大理寺忙碌。

    ??还在偷偷地追查谋杀后主谋。

    ??最让林溪意外的是,沈重霄居然站出来,坚持反对拿钱平事。

    ??难得有几分魄力……

    ??他还因此被太子一党指责不安好心,不顾大局。

    ??——

    ??苏漾漾近来心情烦闷。

    ??她不理解沈重霄为何,要同皇帝对着干,毕竟给出的钱又不多……

    ??若是因此触怒了周帝,那还怎么给她请封侧室。

    ??不会让她当妾吧……

    ??还有就是沈重霄房里的那两个丫鬟,她思前想后,把人派去庄子不行。

    ??会对她的名声不利,让人觉得她太苛刻。

    ??于是她和沈重霄建议,把她们送去新开的药堂做事,没想到他竟然没有直接答应,而是叫来了那两个丫鬟,当面询问意见。

    ??白翠和寄琴当即跪下,哭着说愿意留在信王府,继续伺候主子。

    ??苏漾漾在一边听得眉头直拧,心里十分难过不悦。

    ??两个丫鬟最初还羡慕苏医女的本事,赞叹她的玲珑心思。

    ??现在却对她半分好感也没有了。

    ??因为苏姑娘太喜欢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别人,打着为你好的幌子,来帮你做决定。

    ??带着高高在上的施舍,哪怕是出发点是好的,但也让人不高兴。

    ??今日沈重霄进宫,便是去为苏漾漾求请封侧室的旨意。

    ??父子俩说着话,因为黎国的事,再次起了争执。

    ??后面沈重霄就被请出了皇宫。

    ??苏漾漾已经等了一天,见到走进来的男人,她满怀期待地问:“陛下应允了吗?”

    ??“……没有,我触怒了父皇,所以并未提起你,以免你也受到牵连。”

    ??苏漾漾脸色白了几分,却只是笑了笑,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??她心里万分失望,只觉得沈重霄意气用事,没有为她考虑半分。

    ??等对方离开后,苏漾漾便收拾好了行李,从信王府不告而别。

    ??第70章

    ??◎提桶跑路◎

    ??梁境安不能丢下南境的军务回来。

    ??但对于周帝签下的盟约, 连着发了十道奏折来劝诫。

    ??基本上一天一封。

    ??但依然无法回天,此事已成定局。

    ??他甚至还飞鸽传书给林溪,让她同太后说一说,让太后劝说皇帝。

    ??林溪在带着丰烨进宫给太后请安时, 顺势提了一嘴。

    ??舅父的话当然要听的, 可她劝诫无用, 太后也无用,反而会生出事端。

    ??索性折中一下, 说了, 但只是随便一说。

    ??梁境安一直上奏折劝诫。

    ??最后周帝在回复的折子上大发雷霆,明言不许他再提此事。

    ??私下没有少和心腹太监抱怨。

    ??若不是看梁境安良苦功高, 又身居要位,他早就发落了对方。

    ??林溪心中隐约有预感, 以前他的舅父对皇帝虽然多有不满, 但也是忠心一片。

    ??甚至说有点愚忠。

    ??但这次事毕, 只怕是要心寒。

    ??心寒……心寒好啊!

    ??他不愿意夺了那鸟位自己做皇帝, 却是整个朝廷最操心的一个人,被人诟病大权在握,心有觊觎。

    ??若是他舅父想通了,国公府正好急流勇退。不和他们玩了。

    ??何必要置于险地。

    ??再说现下两国既然打不起来,舅父又主动请辞, 那么被派去南境的萧春鹤哪怕心怀不轨, 也是无计可施。

    ??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了。

    ??盟约签订的第三日,周帝收到了梁境安的请辞奏折。

    ??奏折上说黎国和周国既然已成盟友, 想来近年来也再无战事。

    ??他身体不适, 想要从南境调回京。

    ??请求皇帝另外任命新的将领。

    ??梁境安做好了安排, 又备下了至少可以打三个月的粮草。

    ??不想一道圣旨下来, 让他不要打了,直接要把备好的粮草都拱手送给黎国。

    ??梁境安不怕冲锋陷阵,甚至不怕战死沙场,可是怎么都没想到,平日辛苦练兵,战前几次三番鼓舞士气。

    ??然后……就不战而败。

    ??周帝的“投降”让他们南境将领心寒,既觉得白拿了俸禄,又觉得对不起黎民百姓。

    ??仿佛种种坚持都没有了意义。

    ??梁境安心冷之下,上表请辞。

    ??朝廷既然只要和臣,不需要武将,那他也就不用担着虚职,白领俸禄。

    ??他这么做,一边是气不过,一边是破釜沉舟,想周帝能悬崖勒马……

    ??周帝收到英国公请辞的奏折很诧异。

    ??他这边还一肚子气,没想到梁境安不为他分忧解难,竟然还敢威胁他?

    ??周帝近来愈来愈心力不济,一边不想惹麻烦,不想面对任何波折,一方面是多思多疑。

    ??再加上他身边,一直有善于揣多人心的大臣的煽风点火。

    ??周帝气愤之下,索性把心一横,恩准了对方的请求。

    ??难道我的万里江山,还就依仗你一个人?

    ??毕竟是多年君臣,周帝这边准了梁境安的请辞,那边心里就开始不安。

    ??于是又去请来了和尚,做了几次祈福的法事。

    ??因为这几场法事,又有大臣站出来劝诫,皇帝应该以政务为重。

    ??周帝更是暴躁,他祈福可是为了国家能风调雨顺,为何那些人就不是理解呢?

    ??为了此事,革职了一个劝诫的六品官,一个七品官。

    ??不过他们也都是低阶官员,对朝廷并没有任何影响。

    ??只要不打仗,那么在很多人看来,镇守南境就是一份肥差。

    ??梁境安还未回程,周帝心里堵着一口气,新任命的戍边大奖就已经从京城出发了。

    ??陆焰也没想到,事情发展会这样。

    ??不过……这也算是意外收获。

    ??这样一来,想必未来攻打周国,更是不费力气。

    ??这些世家都是些和稀泥的蠢材,只看重眼前的自身利益,早就被纸醉金迷的生活所腐蚀。

    ??只要不是兵临城下,那就不影响这些人内斗。

    ??忠君爱国又有带兵打仗能力的人,可谓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??在这样的情况下,梁境安请辞周帝竟还答应了……还和他堵上气了。

    ??遥想五十年前,周国还是中原霸主,现下却是山河日落。

    ??也许是因为从前的辉煌,所以无论是皇帝、还是世家大臣都沾沾自喜,故步自封。

    ??土地辽阔,所以被赵国夺走了几座城池,也不以为意。

    ??物产丰富,哪怕每年赠给黎国八万两银子,几万匹布匹也不心疼。

    ??甚至还带着隐隐的高高在上……认为这是霸主对周边小国的一种恩赐和施舍。

    ??浑然不知,或者是知道也不在乎,这样会助长了对方野心。

    ??两国相争,杀敌一千自伤八百,也比白给五百要划算。

    ??别人要,你就给,当有一日,给无可给事又当如何?

    ??周帝和太子没有任何魄力,信王相比他们,还有一些脑子。

    ??但也就只是相比他们而已。